個人簡介:
袁俊:主任醫師,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廣州市醫學重點人才,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事部主任,2017年2月至今在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人民醫院開展援疆工作。
個人事跡:
一、主動請纓馳援新疆,譜寫大愛篇章
經多次申請,2017年2月袁俊如愿加入第八批廣東援疆醫療工作隊。赴疆時小女兒才出生二個多月,但為了提高邊疆醫療水平,他“為大家、舍小家”,毅然離開了繁華的廣州和溫暖的家,奔赴南疆疏附縣。一年半援疆任務結束時,本應可以返回廣州的他,因工作需要以及考慮到工作的延續性,又主動申請留下參加新一輪援疆工作。
二、奉獻初心不改,成就碩果累累
入疆以后,袁俊院長帶領其他8名援疆醫生抓緊時間對醫院運行狀態進行把脈,快速制定工作計劃,并且在2年多時間,大部分計劃均得到落實,疏附縣人民醫院醫療救治水平得到明顯提升。通過“院包科”等形式,引進了廣州市呼研所、廣州市正骨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五醫院對口幫扶醫院簽約和掛牌。結合該地結核病防治工作任務繁重,流程布局設施較為落后的情況下,經多次與廣州呼研所領導溝通,成功引進南山基金會捐建縣人民醫院1500萬元感染樓。為了將援疆醫療團隊的技術留下來,最先開展 “學中干、干中學”師帶徒結對幫扶計劃,手把手教技術。針對南疆特點,研討穗疏兩地醫療技術與需求的差異,尋找適宜性技術。建立了氣管鏡室、霧化治療室、廣醫五院微創泌尿外科技術疏附培訓基地、黃氏正骨手法研究室、基層胸痛中心、CCU室等一批落地項目,并且很好地在當地進行推廣和運行。袁俊院長也意識到援疆不僅提高醫療專業人員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醫院管理理念。他通過優化流程、建章立制、資源整合等等措施找出醫院管理上的缺陷,提升醫院的運行管理效率。
三、勇挑重擔履職盡責,成就“重量級”
為提高疏附縣公共衛生能力,除了縣人民醫院的工作,他也充分發揮個人公共衛生專業的技術優勢,主動承擔更多的援疆任務,身兼數職。在自治區全民免費健康體檢的工作中,成功與后方單位廣州市疾控中心協商與縣衛生局共建疏附縣全民數據研究中心,對全民健康體檢大數據進行分析,編制本縣疾病譜,找出本地群眾主要健康問題,精準干預。為提高縣疾控中心專業能力,參照中國疾控模式,建立了廣州市疾控中心疏附工作站,并擔任工作站首任站長,多次協調后方派研究團隊到疏附開展工作。首次摸清了疏附縣全民疾病譜,為精準開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據。
巍巍昆侖山,悠悠援疆情。袁俊以大愛的醫者情懷呵護著每一位民族兄弟,以先鋒模范的共產黨員形象踐行著黨中央關于援疆的大政方針。他充分展現了“珍愛生命、崇尚科學、樂于奉獻、團結進取”的廣東醫生精神,在書寫“建設美麗新疆,促進各民族和諧團結,共同發展”的新篇章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力量!
個人簡介:
肖新才:主任醫師,廣州市疾控中心應急突發管理部主任,第七黨支部書記,2017年12月起掛任清遠市衛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個人事跡:
一、不斷創新、勇于挑戰的衛生應急帶頭人
他是市疾控中心應急部主任、第七黨支部書記,多年來,一直奮戰在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的前線,從未忘記,20年前在黨旗下的莊嚴誓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他在公共衛生應急領域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建立了一系列適用于廣州等特大城市的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和模式,從完善預案體系、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到隊伍建立與管理、疫情現場應對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和進步;帶領和指導廣州衛生應急隊伍多次取得省衛生應急技能大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其牽頭開展的廣州亞運會衛生保障工作廣受好評,模式在國內推廣。
2014年來,該同志獲得省市科研立項5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項;獲得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期間分別受聘為國家藥物評審中心新藥評審專家;參與《國家標準-登革熱診斷標準》的編修和審定;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專家組成員;廣州市政府應急決策專家庫成員,廣州市衛計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專家組成員。
二、不忘初心,扎實工作的優秀共產黨員和黨支部書記
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工作中,該同志作為廣東省衛生防疫隊第一批隊員在綿陽積極開展災后防疫工作,表現突出,被評為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該同志任基層黨支部書記近10年,扎實工作,全面推進支部建設,結合支部工作特點,先后開展了學習型支部建設、支部黨員考核制度、黨建聯學等創新性支部建設活動,所在支部多次獲得先進支部榮譽,個人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兩次。
三、不忘初心,扎實工作的優秀共產黨員和黨支部書記
2017年12月,因工作需要,組織選派肖新才同志到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工作,擔任民生社會辦主任,掛任清遠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負責醫療衛生幫扶工作。在充分了解基層衛生醫療需求后,他提出了“強基層、扶專科、共建醫聯體”的幫扶思路,得到專家和廣清兩市衛健部門的認可,并大力支持他付諸實施。
在清遠,衛健局領導提出,希望他能分管衛生應急工作。他明白,衛生應急工作多、事態急,責任重大,在衛生工作中是個難啃的硬骨頭,一旦分管衛生應急,就意味著沒有正常假期和作息,只有緊繃的神經,和每一個不能漏接的電話。但他,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表態全力以赴。從完善信息報告和加強應急隊伍管理入手,健全常態化演練應急預案,層層深入,扎實推進。“辛苦”二字從未在他口中提及,“成效”才是他的追求。
近兩年來,在廣州市衛健委和眾多醫療機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廣清醫療衛生幫扶卓有成效。
清遠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體系首次建立;急救醫學救援代表隊參加全省急救應急技能大賽,獲得第四名,這在清遠屬于歷史性突破;牽頭當地建立衛生應急監測預警及響應體系,倡導并建立的“區域聯防聯控、市區應急隊伍一體化建設”的實踐被省衛健委推廣為“衛生應急清遠經驗”。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引進42間珠三角地區醫院到清遠對口幫扶,協助共建專科8個,醫聯體4個,極大提升了清遠整體醫療衛生水平。
身雖在兵位,胸要有帥謀!只言片語,沒有豪情壯志,有的,只是一顆為大眾保健康的初心,為民生謀幸福的真心。這,就是我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肖新才同志的永恒追求!
個人簡介:
蔣力云:廣州疾控中心病毒免疫部副主任技師,廣州市三八紅旗手,廣州十佳最美醫師,廣州市衛健委優秀共產黨員。
個人事跡:
她16年如一日,長期默默奮戰在傳染病應急檢測一線,經歷SARS、禽流感、登革熱重大疫情的洗禮,建立和引進諾如、出血熱等多種病毒快速篩查技術,多次為廣州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關鍵研判奉上“一錘定音”的鐵證。她就是廣州疾控中心病毒免疫部副主任技師、優秀共產黨員蔣力云。
一、專業扎實,技術過硬
參加工作之初,正是SARS肆虐之時,無數個白天黑夜的加班加點,讓她迅速成長為科室業務骨干。2004年,她代表廣州市疾控中心首次通過國家級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能力驗證,2006年參加并通過了國家禽流感實驗室能力認證,2013年、2014年分別通過國家和省的登革熱檢測能力考核,在2006年檢出廣州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2009年5月檢出廣州市首例新型甲流病例。2007年和2018年被選派前往日本福岡環境研究所、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深造。
二、銳意創新,攻堅克難
十幾年來,她先后建立了諾如病毒、EV71、CoxA16和多種呼吸道病毒熒光PCR快速檢測方法,引進基孔肯雅熱和出血熱病毒核酸檢測技術。2008年4月,當手足口病疫情來臨之時,為應對大量病例快速篩查的緊急任務,她運用日常技術儲備,設計合成引物,優化調整反應條件,短時間內建立了針對手足口病相關病毒的熒光定量PCR法。同時,她還申報完成《廣州市環境及海產品水體中諾如病毒分子分型研究》、《廣州市登革熱樣病例血清中基孔肯雅病毒抗體檢測及E1基因分子生物學研究》等研究,參與《甲型流感》專著的編寫,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2篇。
三、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2008年1月開始擔任專業組組長,她一方面帶頭熟悉各類方法,深入掌握檢測關鍵點,一方面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長處,協調分工,順利完成各類疫情應急檢測任務,檢測結果不僅要經得住醫院“挑剔”的眼光,更要經得住同行的復核驗證。與此同時,她和同事們還針對登革熱在廣州是否已經本地化這一學術界爭論已久的問題,做了多方面探索:一是對每年流行毒株進行分離培養、序列測定和基因比對,二是開展蚊媒體內登革病毒檢測、動物血清中登革病毒抗體檢測等研究。
四、默默耕耘,厚積薄發
2017年在全國衛生應急技能競賽榮獲省賽集體一等獎、個人三等獎和市賽一等獎,被省總工會、省衛生計生委授予“全省衛生應急技術標兵”稱號,被市總工會授予“廣州市技術創新能手”稱號,2018年獲市衛生計生系統“黨員專業技術人員先進人物”,同時被評為“2018年度廣州十佳最美醫師”,并在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榜樣發布廳正式發布,2019年獲“廣州市三八紅旗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