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居癌癥死亡首位
文/記者 伍仞
(轉自廣州日報)廣州市疾控中心最新癌情監測數據顯示,肺癌是廣州市民最常見、也是導致死亡最多的惡性腫瘤。和10年前(2000年)的癌癥發病情況相比,肺癌、肝癌、宮頸癌仍處于發病高位,部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較大,如女性宮頸癌、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都增加了1倍左右。鼻咽癌、胃癌、食管癌等發病率則有所下降。
廣州市腫瘤監測工作從1998年開始,最新的腫瘤數據已經更新到2010年。市疾控中心最新癌情監測數據顯示,本市全年戶籍人口中共診斷新發癌癥病例2萬例。全市的癌癥發病率達到250/10萬(人),處于全國中等。肺癌是廣州市民最常見、也是導致死亡最多的惡性腫瘤。
廣州癌情處于全國中等水平
統計顯示,廣州市戶籍人口一年有1.17萬人因癌癥而死亡,是廣州市首位死亡原因,占全市所有死亡原因的25%。無論男女,肺癌均居癌癥死亡第一位。
目前廣州癌癥的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二分之一,在我國低于上海、啟東、大連等高發地區,但高于中山、四會等,處于全國中等水平。
數據顯示,廣州市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是肺癌,其次為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和鼻咽癌,前5位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54.79%。至于居于死因首位的腫瘤,對男女性來說都是肺癌。廣州市惡性腫瘤死亡第1位是肺癌,其次為肝癌、結直腸癌、胃癌和鼻咽癌,前5位惡性腫瘤死亡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66.88%。
數據顯示,男性癌癥發病的危險性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鼻咽癌發病率有所下降
與2000年比較,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等發病率持續下降,同時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發病率持續上升,肺癌、肝癌、宮頸癌仍處于高位。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西方化,同時一些長期慢性感染等有關的因素未能得到及時控制,是廣州癌癥瘤譜變化的最重要原因。
慢性病“345密碼”
三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運動,容易造成四種慢性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所有死亡人群比例的50%。
去年廣州市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傷害,占全部死因的85.39%。
根據不同年齡細分,男性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傷害;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心臟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