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廣州市大腸癌的粗發病率為34/10萬。
符合條件的居民可攜身份證到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報名
(轉自廣州日報)廣州日報訊(記者/伍仞 通訊員/黃穗)昨天,廣州市衛生和計生委召開會議,正式啟動全市大腸癌篩查項目。廣州市210萬50歲~74歲的居民,在今年起的3年里,將可獲得免費大腸癌初篩服務。符合條件的居民只需攜身份證到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即可參與。
根據廣州市開展大腸癌防控工作的總體工作方案,首輪篩查3年,預計覆蓋210萬50歲~74歲戶籍人口及在廣州居住6個月以上的常住人口。2015年首先對65歲~74歲人群進行篩查,2016年~2017年對50歲~64歲人群進行篩查。
在社區重點人群大腸癌篩查工作基礎上,廣州市還將逐步建立起大腸癌患者一級親屬篩查制度、建立醫療機構伺機篩查制度、開展大腸癌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工作等長效防控機制。專家表示,通過社區重點居民篩查與建立長效防控機制相結合的手段,將有效降低廣州市大腸癌死亡率和發病率。
市衛生和計生委提醒,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攜帶身份證到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登記,免費進行問卷風險評估并領取采便器,居民將采集好糞便的采便器盡快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檢測,初篩陽性者需到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腸鏡檢查,定點醫院將提供便民措施,方便群眾就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亦將對初篩陽性者進行隨訪,提供咨詢服務。初篩費用由政府承擔,腸鏡檢查及后續治療可由醫保或居民自費承擔。
關于大腸癌篩查的有關問題,可咨詢當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或撥打廣州市12320衛生熱線,也可以訪問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http://www.foshanren.org/。
廣州每天7.5個居民發現大腸癌
廣州市衛計委介紹,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廣州市大腸癌的粗發病率為34/10萬,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僅次于肺癌。
據統計,每年廣州市戶籍居民中有約2700人新診斷為大腸癌,平均每天有7.5人,對市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危害,并耗費大量醫療資源。“與廣州飲食、生活習慣相近的香港,大腸癌已經成為發病率第一的腫瘤。廣州的大腸癌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廣州市疾病預防中心副主任劉華章介紹。
專家介紹,大腸癌多數由腸息肉、腺瘤演變而成,這個過程平均需要7年~15年時間,中間的“空檔”就為早期發現和治療大腸癌提供了有利機會。
(來源: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502/11/139995_40055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