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預防
(一)小區物業搞好小區公共場所衛生清潔,落實滅蚊周記。及時清除小區公共場所的垃圾和積水,避免蚊蟲孳生地的產生。
(二)開展衛生宣教
1. 科普寨卡病毒病的宣傳要點包括:傳播媒介(伊蚊)、傳播途徑(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易感人群(全人群)以及主要危害(孕婦感染導致的產兒小腦畸形等)。
2. 倡導居民近期避免前往疫區國家旅游,加強居民旅游途中的防蚊措施以及做好旅游歸國后的健康監測。
(三)居民做好防蚊滅蚊措施
1. 家庭應安裝蚊帳、紗門、紗窗等實物屏障;適時使用蚊香、電子驅蚊器、電蚊拍、防蚊燈等裝備,還可以用殺蟲噴霧劑對房間實施滅蚊處理。
2. 外出活動或旅行時,如公園、綠化帶等地點,應穿長袖衣服及長褲,并于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上驅蚊藥物,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過久。
(四)清除家居積水
1. 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如放在戶外、陽臺、天臺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輪胎、可積水的垃圾等。
2. 種養的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佛手等)應每隔3-5天換水洗瓶、清洗根須。流行期間最好不要種養水生植物,如要種養則改為用泥、沙種養。
3. 保持花盆托盤不積水,如有積水應隨時清干。
4. 及時清除各種無用積水,如溝渠、天臺等地面積水、填塞竹節、樹洞,對于長期無法清除的積水,可以投放殺滅幼蟲的緩蝕劑。
二、家庭成員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結膜炎等癥狀患者
(一)及時前往就近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進行正規診斷并接受治療。尤其是孕婦、小孩、老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盡早治療。
(二)減少外出,居家治療期間應蚊帳隔離,避免蚊蟲叮咬以及傳染給家人。
(三)盡量避免前往公共場所和參加集體活動。
三、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后的防控措施
(一)在疾控機構的指導下,開展全面的滅蚊消殺工作和蚊媒密度監測工作,確保蚊媒密度控制在基線水平以下。
(二)疑似或確診病例需進行嚴格的防蚊隔離治療。
(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對病例共同暴露及密切接觸者進行必要的醫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