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蔡文峰)2011年10月11日至1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次中國公共衛生會議暨中國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第六次年會在北京舉行。我中心歷屆參加過國家、省培訓項目的共4名學員參加了大會,并在大會上進行專題調查報告。
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FETP)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倡導的先進培訓模式,該項目旨在培養高級現場流行病學的核心骨干,并借助項目培訓活動不斷促進和完善公共衛生監測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應急反應能力。該項目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培訓效果得到國際公共衛生界認可。其培訓模式的精髓為“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學員們在大量的現場實踐工作中學習、總結、豐富知識和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中國疾控中心和省衛生廳分別自2001年和2004年引入開展項目培訓(CFETP和GDFETP)。
我中心領導高度重視人才培訓,近年來多次派出業務骨干參加各層次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累計引進和培養CFETP學員3名、GDFETP學員2名和開展本市培訓項目(GZFETP),此外,還有參加CFETP短期理論學習培訓學員2名。學員學成歸來之后,以點帶面,帶動中心現場應急處置水平的提高,經歷了泰國海嘯救援、08年四川抗震救災、09年抗擊甲流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救援和現場應急處置,并且在科研論文水平上有了質的飛躍。2006年以來,我中心的國家、省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學員共有7篇調查報告被中國現場流行病學項目年會錄取交流,其中3篇分別獲得大會金獎、銀獎和優秀獎。另有6篇調查報告被全球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和公共衛生干預網絡(TEPHINET)等國際學術會議錄取,分別赴巴西、美國、南非、中國臺灣等地進行交流。
今年,我市疾控中心和越秀區疾控中心各有1名專業人員,經過層層選拔和參加省培訓項目的遴選考試,從全省44名報名者中成功入圍獲得為期1年的省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學習的機會,這也是我市區縣級疾控中心在該培訓項目上的一個突破。
廣州市疾控中心自2008年成為廣東省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GDFETP,下同)實習基地,應急科和傳防科承擔帶教任務,累計培訓指導全省16名學員。學員們積極參加食物中毒、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充分發揮“干中學”的求知精神,在帶教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撰寫高水平的專題調查報告和論文。每年均有學員的調查報告被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年會錄取交流,其中有4篇學員調查報告年會上獲一等獎,另有2篇獲得優秀獎,受到各級領導及單位的好評。
(攝影:陳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