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徐建敏)進入7月份,登革熱也隨著密集的雨水和蚊子開始出現了。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經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廣東省的主要蚊媒是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花腳蚊”。患者被蚊叮咬后,病毒潛伏期2~15天,平均6日左右,潛伏期長短與侵入病毒的量有關。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2~7天,然后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于第3~5天體溫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癥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并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癥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顏面及眼結膜出血,頸和上胸部皮膚潮紅。脈搏早期加快,可出現相對緩脈,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由于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做好預防尤為重要。預防的重點是清除白紋伊蚊的孳生地:積水。家里的水生植物、花盆托盤、擱置已久的廢棄容器、空調冷凝管出水口積水、戶外的廢輪胎、遮雨布、未及時清理的一次性杯碗、啤酒飲料罐等,只要是能夠積水的一切物品,甚至一個小小的瓶蓋,都可能成為白紋伊蚊的孳生地,不及時清除,后患無窮。使用滅蚊藥物,對殺滅成蚊效果顯著,但難以對付躲在隱蔽處的積水里的蚊幼蟲(孑孓,俗稱“沙蟲”),殺滅蚊幼蟲還需要每個人齊齊參與,將家里家外的瓶瓶罐罐、角角落落,好好翻一遍,只要消除了積水,滅蚊工程就事半功倍了。家庭防蚊還有一重要措施,就是安裝紗窗,并堵好各類漏洞,在防蚊的同時,也防了蒼蠅、老鼠和蟑螂。希望大家齊努力,讓害蟲遠離我們!
消殺科在橫枝崗檢查蚊孳生情況時,常有民眾好奇詢問,我們就順便做一做滅蚊的宣傳。
(攝影: 徐建敏 )